起点中文网 > 那些事儿那些人 > 001章 绿帽子被抢了

001章 绿帽子被抢了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大明1617

一秒记住【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zw.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故事肇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吃过了晚饭,张立新逛游出了家门,来到了街上。这个时候,路灯已经亮起来了,路灯下已经有了两圈打扑克的人,而站在旁边看眼儿(胶东话,看热闹)的也有了不少了。张立新很自然地凑在了群哥那堆人那里看眼儿了,因为群哥算是张立新的师傅吧,练套子(拳击)的师傅。

    这里是铁一村,张北市著名的铁路宿舍,这条街就是著名的台柳路,是市区的台东通向较大乡镇柳河镇的公路,而这个铁一村路段的台柳路是有路灯的,因为这是铁路宿舍。而这个路段的台柳路北面是铁路宿舍,而路南就是吴家村了。这个吴家村的人大部分都农转非了,因为地都成了铁一村和铁路东货场了。

    因为有路灯的缘故,春、夏、秋季节,到了晚上的时候,街边的人都会三三两两出来的,在路灯下打牌的、看眼儿的、拉呱儿的、发呆的。

    张立新刚看了几把牌,看群哥等人先后脸上被贴上纸了,大家嘻嘻哈哈着。

    “立新,立新”,张立新听到旁边熟悉的声音叫了,回头看去,是大波哭丧着脸站在旁边叫他。

    大波,周新波,张立新17中的好哥们。张立新、周新波、王礼勤、赵建国是张北市17中的高二同班同学,而这四人关系最好,经常在一起“作业(捣蛋)”,而被班主任称为“四大恶”,当然他们自己是命名为“17中四友”。四人中,以张立新为首,几个人确实是够涨点(烧包、牛气)的,在校内是没有谁敢招惹的。

    而17中,招生范围就包含吴家村、铁一村什么的。虽然张立新是铁路子女,可是铁中有点远,17中近,于是就上了17中就读了。于是就与东广场(不是东货场)的周新波、吴家村的王礼勤、小村庄的赵建国认识了,并因为莫名的缘分,成为了好哥们了。这四个人,脾气秉性是不一样的,张立新有聪明的脑袋瓜子,貌似继承了在铁中教书的老爸的基因,学习成绩还不错,尤其绘画、历史很好,而他的身体很浑实,并且跟着街南的群哥练套子(拳击),身手不凡,单挑方面绝对是17中的头一份。

    张立新最著名的一战,就发生在高二上学期,他与506厂的小么哥的那场单挑之战。

    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张立新与王礼勤两个人,借了一辆自行车,早早跑到了506厂子弟中学,混进了学校,来到了早已围了一小堆儿人的田径场旁的双杠附近。这以小堆儿人就是等候张立新的506子弟学校的学生了,都是闻风之后,要看张立新与小么哥的单挑之战的。

    当时正是晚自习刚开始的时候,校园里已经告别了刚才的喧嚣进入安静状态了,而张立新与小么哥很自然地都脱去了上衣,就着旁边的昏黄的校园路灯,在双杠旁边开始了角逐。

    高手单挑,并不激烈,所谓要想打人,先会挨打。两个人都是小心翼翼,出拳多是虚晃,不多的主动进攻,都在对手及时的躲闪下化险为夷了。高手对决紧张异常,二人都是精神高度紧张,丝毫不敢有一点松弛,都在昏黄的灯光下努力寻找着对方稍纵即逝的破绽,好给予决定性的一击。

    周围看眼的学生们,有大的有小的,都是平时和小么哥关系不错的。因为是单挑,旁边的人只能看眼不能帮忙;因为在学校里,也因为这是高手对决啊,所以看眼儿的人没有喧哗的。

    可是遗憾的是,二人竟然最终以平局结束了,因为有一位晚自习带班的老师发现班里少人,于是就负责任地出来找学生了,他看到操场这边有人,于是就是过来了。而看到圈里的人光着膀子在打架,于是就发急了,大喊起来:“都别打了,赶紧住手,哪个班的?都滚回教室去!”

    听见、看见老师来了,这些看眼儿的嗷嗷地都跑散了,都跑得很快,都不想被抓住啊。

    而张立新和小么哥见此情况,对视了一下之后,也赶快住手了,各自带着自己的跟班快速溜了。

    因为自己的老爸也是老师,张立新对老师是很尊重的,所以才会一言不发,拿着衣服,小跑几步,蹁上周新波已经启动起来的自行车的后座,二人扬长而去了。

    而小么哥也是很快就跑了,打架不是好事儿,别看出拳不多,可是刚才那个高度紧张的状况,身体消耗绝对是非常大的,老师来了,也是一个解脱了啊。小么哥与几个坚定的跟班一起,也赶快跑了。

    小么哥,大部分老师都认识,那位带班的只是老师,不是领导,也头疼小么哥这样的刺头学生,看大家都跑了,算是给他面子,也就罢手了,等第二天向学生处的领导汇报一下,给小么哥的恶行史再添上一笔吧。

    这一架,虽然是因为意外情况未分胜负,可是一下子将张立新的大名炒起来了,因为小么哥从初中开始就以调皮捣蛋敢打架、能打架而出名了,而张立新竟然敢于单枪匹马跑到506厂学校去挑战,而且战成了平手,事后小么哥也没有敢吹嘘什么,这就证明了张立新的实力了。

    这就是张立新的一战成名。而出名也有后果,那就是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张立新的父母就限制张立新晚上出去了,甚至不让他去上晚自习了,于是张立新晚上只能在家里待着了。

    周新波,白白净净的,身材高大,比较魁梧,可是性格却是17中四友里面最面的、最蔫的。交朋友并不是说非得意气相投,这四友就是如此,性格各异,有聪明伶俐的张立新,有憨厚朴实的赵建国,有脾气火爆的王礼勤,也有这位蔫不拉及的周新波,不管如何,这四位就是对眼儿了,而且成为了一直交往到老的好哥们了。

    “什么事儿?怎么这个表情?”张立新不解地问。

    “帽子让人抢了!”周新波哭丧着脸说。

    “什么?帽子让人抢了?谁?”张立新有点火了。

    这个时候,年轻人都流行戴绿军帽(不是现在的大沿帽样子,而是——大家网上百度一下吧),那是那个年代的时髦装束。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特色,这个时候还是八十年代初期,不是过去的封闭@文@革@年代了,开始流行元素了。可是因为还是有********遗风存在,那么这个流行绿军帽就不足为奇了。

    有一顶绿军帽的青年是非常展扬的(洋洋得意),为了自以为是的好看,有的把军帽顶部弄得很平,甚至里面垫上硬纸壳,头发留得长一些,帽子只是扣在长发上,这样的造型在校园中、大街上走着,很拉风的感觉。

    不仅是绿军帽,后面还有风行戴口罩的事儿呢,就是以戴白口罩为时髦,不是为了防雾霾,就是流行,就是感觉时髦,这就是八十年代的事儿!

    千万别笑话啊,您要是在那个时代,也是男孩儿的话,也一样,不信?那您回去试试!

    而能搞到绿军帽,都是很有面子的事儿啊。物以稀为贵,经常是一顶帽子,几个好哥们轮流着戴,而周新波这顶绿军帽就是如此,是小村庄的赵建国的当兵的表哥送给他的,于是成了四友的共享了。

    可是现在这个共享的荣耀,还没有出一个月时间呢,竟然被抢了,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太丢面子了啊!

    因为,在小哥们的世界里,戴军帽是时髦的事儿,那么抢军帽就是一个很严重的挑衅行为了。因为军帽的重要性,这是人家很重要的财物,非同小可啊。而抢人家的军帽,直接就是找事宣战了啊,这可是大事儿啊。

    到底是哪个不长眼的敢抢周新波的绿帽子呢?谁这么大胆啊?

    “有一个好像是铁中的人,好像见过,但不知道是谁。他们是三个人,跑得太快了,没有看清楚。”周新波憋屈地说。

    “铁中的?这是谁?谁这么大胆?走,找王礼勤问问。”张立新赶快拉着周新波往王礼勤家走去。

    王礼勤,皮神一个,也是考不上大学的,晚自习是不用上的——这四友都不用上晚自习,赵建国是体育生,另三位是一谈学习就伤感情的,所以都不上晚自习。王礼勤,交友非常广,他认识的铁中的人,竟然比铁路子女的张立新还多得多,找他问问是正理。

    来到了王礼勤家门口,喊了几声,王礼勤屁颠屁颠高兴地出来了,好哥们来了啊。

    可是两位倒霉拉基的哥们把事儿一说,王礼勤直接开骂了“哎呀你个鼻痒的,放学让你赶快一起走你不听,非得等大华子,等等,等出事儿来了吧!”。王礼勤的口头语就是“哎呀你个鼻痒的”,就和语气词一样了,熟悉的人都知道,所以都没有在乎的。

    大华子是周新波同院子的女同学,是别的班的同级部女生,模样清秀,很耐人看,关键是和周新波从小一个大院长大的,是青梅竹马啊。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吧,从二人情窦初开开始,二人就好上了,到了现在了,更是离不开了,上学、放学总得一起才行。而今天因为大华子干值日,所以不能早走,于是周新波就在校门口等着大华子了,那哥仨无奈就早走了。而周新波这周轮着戴绿军帽了,于是就发生这个被抢事件了。

    “行了行了,已经这样了,赶快打听一下是哪个伙计抢的吧!”张立新善解人意的劝解说。

    “什么模样?”王礼勤皱着眉头问。

    “没看清楚,太快了,跑得太快了。”周新波嘟囔着。

    “哎呀你个鼻痒的,真孙,什么人也看不清楚啊!”王礼勤无奈地嚷嚷。

    “好像有一个见过,好像是体育生,跑起来一看就是那个样子。”周新波肯定地说。

    “怎么好像有一个见过?”

    “那次陪赵建国参加区运会,好像那个家伙就是和汉城一样都是跑200米的。”周立波貌似想起来了似的。

    “哎呀你个鼻痒的啊,行,有点线索就行。走,咱先去问问赵建国去。”王礼勤要拉着张立新和周新波一起去找赵建国。

    “这都几点了,明天吧,明天早晨再问吧。非把这个家伙找出来,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

    “如果是铁一村的话就好办了,大家都认识,如果不是再说。”王礼勤分析到。因为他认识的铁中的那些人,大部分是铁一村的,而铁一村可是最大的铁路宿舍了,比铁二村、鸿沟宿舍区合起来都大得多。

    只能如此了,三个人分析了一下之后,一致认为,还是先回家睡觉吧,明天问问情况,但是无论如何必须把帽子找回来,因为这是好哥们赵建国表哥送的纪念意义的东西,绝对不能丢了,否则对不起汉城!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晚上睡觉都比较早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电视等娱乐啊,更别提什么别的娱乐了。这几个老师管不了的孩子,家长都是要求早回家睡觉的,就是担心出来捣蛋啊。虽然在学校里捣蛋,但是这几个小哥在家里还算是听话,比如张立新,在外面闹事让人家找上门了,母亲就会拿着笤帚疙瘩朝着张立新的后背使劲擂,而张立新是苦着脸憋屈地情受着,不敢叨叨一句话啊,他曾经自豪地对伙计们子们说在“这就是是孝顺”——可是你要是孝的话,为什么要出去惹事呢?

    ;